产品描述
西门子模块6ES7214-2AD23-0XB8工厂直销
1、电源应接到变频器输入端R、S、T接线端子上,一定不能接到变频器输出端(U、V、W)上,否则将损坏变频器。接线后,零碎线头必须干净,零碎线头可能造成异常,失灵和故障,必须始终保持变频器清洁。在控制台上打孔时,要注意不要使碎片粉末等进入变频器中。
2、在端子+,PR间,不要连接除建议的制动电阻器选件以外的东西,或绝对不要短路。
3、电磁波干扰,变频器输入/输出(主回路)包含有谐波成分,可能干扰变频器附近的通讯设备。因此,安装选件无线电噪音滤波器FR-BIF或FRBSF01或FR-BLF线路噪音滤波器,使干扰降到较小。
4、长距离布线时,由于受到布线的寄生电容充电电流的影响,会使快速响应电流限制功能降低,接于二次侧的仪器误动作而产生故障。因此,较大布线长度要小于规定值。不得已布线长度超过时,要把Pr.156设为1。
5、在变频器输出侧不要安装电力电容器,浪涌抑制器和无线电噪音滤波器。否则将导致变频器故障或电容和浪涌抑制器的损坏。
6、为使电压降在2%以内,应使用适当型号的导线接线。变频器和电动机间的接线距离较长时,特别是低频率输出情况下,会由于主电路电缆的电压下降而导致电机的转矩下降。
7、运行后,改变接线的操作,必须在电源切断10min以上,用万用表检查电压后进行。断电后一段时间内,电容上仍然有危险的高压电。
交流变频器是微计算机及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微计算机是变频器的核心,电力电子器件构成了变频器的主电路。大家都知道,从发电厂送出的交流电的频率是恒定不变的,在我国是50周每秒。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
n1=60f1/p
式中:n1为同步转速,单位为r/min;f1为定子频率,单位为Hz;p为电机的磁极对数。
异步电动机转速公式
式中,s为转差率,s= (n1-n)/n1,一般小于3%,均与送入电机的电流频率,成正比例或接近于正比例。因此,改变频率可以方便地改变电机的运行速度,也即变频对于交流电机的调速是十分合适的。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变频器的工作方式有关。通用变频器按工作方式分类如下:
(1) U/f控制。U/f控制即电压与频率成比例变化控制,又称恒压频比控制。由于通用变频器的负载主要是电动机,出于电机磁场恒定的考虑,在变频的同时都要伴随着电压的调节。U/f控制忽略了电机漏阻抗的作用,在低频段的工作特性不理想。因此实际变频器中常采用E/f(恒电动势频比)控制。采用U/f控制方式的变频器通常被称为普通功能变频器。
(2)转差频率控制。转差频率控制是在E/f控制基础上增加转差控制的一种控制方式。从电机的转速度看,这是一种以电机的实际运行速度加上该速度下电机的转差频率确定变频器的输出频率的控制方式。更重要的是在E/f常数条件下,通过对转差频率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电机转矩的控制。采用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器通常属于多功能型变频器。
(3)矢量控制。矢量控制是受调速性能优良的直流电机磁场电流及转矩电流可分别控制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控制方式。矢量控制将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采用矢量分解的方法,计算出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及转矩分量并分别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变频器对电机转速及力矩控制的精度与性能。采用矢量控制的变频器通常称为高功能变频器。
通用变频器按工作方式分类的主要工程意义在于各类变频器对负载的适应性。普通功能型变频器适用于泵类负载及要求不高的反抗性负载,而高功能变频器适用于位能性负载
PLC的功能特点
2.2.1
PLC的功能
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PLC的功能日益增多。它不仅能实现单机控制,而且能实现多机制;不仅能实现逻辑控制,还能实现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其主要功能如下:
1、开关量逻辑控制
这是PLC的zui基本的功能。PLC具有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它提供了与、或、非等各种逻辑指令,可实现继电器触点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等各种连接的开关控制,常用于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使用PLC提供的定时、计数指令,可实现定时、计数功能,其定时值和计数值既可由用户在编程时设定,也可用数字拨码开关来设定,其值可进行在线修改,操作十分灵活方便。
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PLC提供了各种智能模块,如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热电阻用模拟量输入模块、热电阻用模拟量输出模块等,通过使用这些模块,把现场输入的模拟量经A/D转换后送CPU处理;而CPU处理的数字,经D/A转换成模拟量去控制被控设备,以完成对连续量的控制。
3、闭环过程控制
使用PLC不仅可以对模拟量进行开环控制,而且还可以进行闭环控制。配置PID控制单元或模块,对控制过程中某一变量(如速度、温度、电流、电压等)进行PID控制。
4、定时、定位、计数控制
PLC具有定时控制的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若干个定时器,定时器的时间可以由用户在编写程序时设定,也可以用拨盘开关在外部设定,实现定时或延时控制。定位控制是PLC*的控制功能之一。PLC提供了模块、脉冲输出模块等智能模块,以实现各种需求的定位控制。PLC具有计数控制的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若干个计数器或高速计数模块。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以由用户在编写程序时设定,也可以用拨盘开关在外部设定,实现计数控制。
5、顺序(步进)控制
在工业控制中,选用PLC实现顺序控制,可以采用IEC规定的用于顺序控制的标准化语言——顺序功能图进行设计,可以用移位寄存器和顺序控制指令编写程序。
6、网络通信
现代PLC具有网络通信的功能,它既可以对远程I/O进行控制,又能实现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从而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PLC通过RS232接口可与各种RS232设备进行通信。PLC还可与其它智能控制设备(如变频器、数控装置)实现通信。PLC与变频器组成联合控制系统,可提高交流电动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7、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2]。
2.2.2
PLC的特点
1、通用性强、灵活性好、功能齐全
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具有面向工业控制的鲜明特点。通过选配相应的控制模块便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业控制系统。同时,由于PLC采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当生产工艺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时,不必改变PLC的硬件,只需改变程序,改变控制逻辑,其连线少,体积小,加之PLC中每只软继电器的触点数理论上无限制,因此,灵活性和扩展性都很好。
2、可靠性高、抗*力强
为了确保PLC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能可靠的工作。在设计中强化了PLC的抗*力,使之能抗诸如电噪声、电源波动、振动、电磁干扰等的干扰。PLC能承受电网电压的变化,可直接由交流市电供电,直接取自电控箱电源。即使在电源瞬间断电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PLC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除了对元器件严格筛选外,硬件和软件还采用屏蔽、滤波。光电隔离和故障诊断、自动恢复等措施,有的PLC还采用了冗余技术等,进一步增强了PLC的可靠性。
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PLC在基本控制方面采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编程,这种梯形图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相呼应的,形式简单、直观性强,广大电气人员容易接受。用梯形图编程出错率比汇编语言低得多。梯形图、流程图、语句表之间可以有条件的相互转换,使用极其方便。
4、模块化结构、安装简单、调试方便
PLC的各个部件,包括CPU、电源、I/O等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由机架和电缆将各模块连接起来,由于配置灵活,使扩展、维护更加方便。另外,PLC的接线十分方便,只需将输入信号的设备(如按钮、开关等)与PLC的输入端子相连,将接受控制的执行元件(接触器、电磁阀等)与输出端子相连即可。调试工作大部分是室内调试,用模拟开关模拟输入信号,其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可以观察PLC上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根据它进行测试、排错和修改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