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西门子6ES7513-1AM03-0AB0参数详细
SIMATIC S7-200型可编程控制器,研制了一套符合锦纶厂聚合车间生产工艺要求的PLC控制装置。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PLC本身资源,大大减少设各故障率和设备占地面积,发挥系统的高性能。
2、工艺流程
锦纶化纤生产过程中的聚合车间,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当上道工序把其加工出来的粒料送入聚合车间的下料罐后(如图1),通过控制下料阀,使物料进入输送罐,然后利用压缩空气把加工好的粒料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整个工艺过程中须考虑到与上、下道工序的协调控制问题:1.检测空压机是否正常运行,压缩空气压力是否正常,以便加工后的物料迅速送走。2.下一道工序所要求的氮气压力是台正常,在系统无故障时,控制装置可工作于手动或自动工况,否则以声光报警,提示操作人员,以便进行处理。
3、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
按系统要求,保证操作人员的现场控制能力,设计“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进行控制,用一个方式转换开关进行转换。
“手动”方式时,需采用对应的按钮“手动下料”、“手动”输送去控制相应的电磁阀。“自动”方式时,要求系统在启动后按规定的时间与顺序,依次进行“下料”与“输送”。即EV1阀得电,开启“下料”阀,一定时间后关闭,启动EV2进行“输送”,再过一定时间后再启动EV1,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接到“停止”指令。同时系统在EV1得电时,EV5亦得电,EV2得电时,EV3亦在}电,以便同时进行氮气的“充气”与“排气”(如图l)。
按系统要求,为便于整个工艺流程操作管理的集中性,我们设计了既可在现场进行近地“启动”与“停止”的方式,也可远地进行“启动”与“停止”。
该方案配置体现了分散控制系统的优点,即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控制功能分散意味着实时响应快,操作管理集中,便于集中管理。
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PLC通过系统的现场状态输入、控制面板和外部输入指令决定系统运行方式,并能显示系统状态。
4、PLC软件程序流程图与梯形图设计
我们选用的SIMATIC S7-200型可编程控制器I/0点数多,编程指令丰富,程序内存大,并配有相应的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可通过PC进行编程,然后下载输入PLC,这种软件还能在PLC运行时监控其运行状况。指令系统具有很强的通讯功能,可与上位机或PLC之间进行通讯。
根据系统要求,编写了系统软件。程序流程图和梯形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程序由主程序和两子程序组成,主程序实现系统初始化、检测、判断,子程序分别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程序中编写了定时程序,使内部定时器按规定的时间动作,去控制下料阀和输送阀以及脉冲和旁路阀的开通和关断时间。为了方便现场人员调整下料时间和输送时间,本文利用CPU215主机配置的模拟电位器作为下料和输送时间的设定,软件编程时将模拟电位器对应的特殊存储器内容送入相应定时器。调节电位器可调整定时器定时值。
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PLC的特殊的程序执行方式。由于PLC采取的是顺序扫描方式,因此PLC语句放置的顺序将会影响到输出,有时会偶尔出现与平常不一致的,甚至可能会出现与设计逻辑完全不同的结果。本文所讨论的程序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
5、结论
实际结果证明,将PLC应用聚合工艺输送装置可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和设备故障率。具有功能完备、操作简便和等优点,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空调系统的控制主要分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系统等级几种。由于故障率高、系统复杂、功耗高等明显的缺点,继电器控制系统已逐渐被淘汰。DDC控制系统虽然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本身抗*力差、不易联网、信息集成度不高和分级分步式结构的局限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相反,PLC控制系统以其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抗*力强、适合新型高速网络结构等显著的优点,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前空调系统都倾向于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PLC来进行控制。
本文介绍和利时公司HOLLiAS-LECG3小型一体化PLC在水源热泵空调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了HOLLiAS-LECG3小型一体化PLC可以很好地实现*空调智能化控制,达到减少无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空调设备的目的。
2空调系统介绍
北京市某单位的办公楼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总建筑面积8550m2,建筑高度20.5m,其中空调面积约6840m2。地下1层为各种设备房和操作间,地上1层为职工食堂、大厅和会议室,地上2~6层为商业办公用房。
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技术参数的设计要求如表1所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制冷量为860kW,制热量为950kW。空调的主机系统由四台压缩机组成,水源水系统由取水井、渗水井和水处理设备组成。
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主要是根据蒸发器和冷凝器进出水温度的变化来控制4台压缩机的启停,使水温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4台压缩机分成A和B两组,每组各有2台压缩机。系统的I/O点分配如表2所示,其中开关量输入点6个,模拟量输入点4个,开关量输出点5个,模拟量输出点1个。
根据输入和输出的要求,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器选用和利时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LLiAS-LECG3小型一体化PLC。考虑到此系统需要一定的备用I/O点,CPU模块选择带有24点开关量的LM3107,其中开关量输入14点,开关量输出10点。模拟量输入模块选用四通道热电阻输入模块LM3312,模拟量输出模块选用两通道模拟量输出模块LM3320。PLC的人机界面选用EView触摸屏。
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热泵进行自动启停,显示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显示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和故障原因,实现对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从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出发,为了增加程序可读性和减少程序代码,PLC程序采用了主程序调用功能块、功能块调用函数的程序结构。PLC程序由1个主程序、11个功能块子程序和1个函数组成。程序编译码占用空间为30K。
程序设计的思路是,当PLC上电后,一直进行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的检测,这些检测主要在检测程序、故障程序和A/B组故障停机程序中完成。如果相关参数均无异常,则开机功能块子程序运行,启动压缩机。在开机过程中,同时进行温度判断。如果温度达到了设定值,则进入调节功能块子程序,停止开机功能块子程序,完成开机。根据温度的变化,调节功能块子程序控制压缩机的启停。变频器的控制则是通过调用加载程序和降载程序来实现。
在这些程序中,为了满足压缩机的使用要求,调节功能块子程序是zui繁琐的,例如压缩机的启动时间要小于30秒、压缩机每小时的启动次数不要超过5次等。为了平衡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增加空调的使用寿命,传统的程序设计采用先启先停、先停先启、开机过程中启动次序轮换等控制方法,来协调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但是,如果本系统采用这种方法,则仍然存在某一台压缩机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决定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采用随机启停的控制方法代替先启先停、先停先启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不平衡的问题。
人机界面选用EView触摸屏,首页如图3所示。输入密码后,点击功能菜单,在弹出的快捷窗口中,可以选择参数查询、运行时间、故障查询、运行状态、参数设定、调节显示、操作界面等子菜单,进行相关的操作和显示。
5结论
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来实现热泵的控制,由于机械接触点很多,接线复杂,参数调整不方便,而且机械接触点的工作频率低,容易损坏,可靠性差。采用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虽然可以减少接线,可靠性有所提高,但由于DDC其本身的抗*力差、不易联网、信息集成度不高和分级分步式结构的局限性,因此,越来越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智能控制要求。
采用PLC来控制热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硬件接线,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用户操作界面友好,信息集程度高,便于实现智能控制。因此,在热泵空调领域,PLC控制系统取代DDC控制系统是必然趋势
产品推荐